康宝莱身陷传销疑云 直销行业有待规范
2013-01-16 00:00 直销研究
不需学历、不需经验、不需大资本、不需投入过多精力,当上“品牌大使”月收入可高达百万元,还能无限次免费环球旅行……这一张张诱人的“大饼”就是保健品厂商康宝莱在北京的部分经营网点不断向“来宾”们灌输的。近日,有媒体报道,一条隐蔽在康宝莱“业务等级”、“团队计酬”营销模式背后、疑似传销的利益链条正逐渐浮出水面。
按照康宝莱提供的“收入可行性分析”和所谓“远景展望”,销售该公司的保健品,用1到3年就可以成为“业务总监”,月收入6万至15万;3年晋升为“产品大使”,月收入20万元以上;5年左右时间成为尊贵的“品牌大使”,月收入达到50万元至100万元。按照他们的说法,除了获得丰厚的收入,还能免费旅游。这些煽动性的宣传的确很迷惑人,可是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耳熟呢?
其实,类似的夸大宣传、利益诱导,这还只是一些直销企业乱象浮现的冰山一角。近年来,许多企业从商务部获得直销资质后,实际操作中却是“挂羊头卖狗肉”,通过偷换概念、变换手法,欺骗不明真相的加盟者参与。在这种金字塔式的利益链条中,真正赚钱的只是位于塔尖的极少一部分人,而这些“品牌大使”的光鲜背后是其无数下线的倾家荡产;如果没有下线,不要说薪资,连最基本的社保也没有。
再联想到此前无限极、康力、哈药集团等一批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相继被曝涉嫌传销疑云;我们不禁要问:为何裹上了直销的外衣,打着知名品牌的幌子,这些传销的伎俩就能堂而皇之招摇过市?一方面,经过这些年的打击治理,传销的表现形式也更为隐蔽多样,不法企业通过套用国际营销学中的直销概念,为“经济邪教”的丑恶面目蒙上一层遮羞布。其实关于什么是直销、什么是传销,国家此前已相继出台《直销管理条例》和《禁止传销条例》,这些企业自己对于两者的区别也是心知肚明,但社会上普通百姓对此往往无从分辨,发现上当受骗往往悔之晚矣。另一方面,相关部门在对直销企业的监管上存在空白和漏洞,牌照发放后就对其经营活动不闻不问,给一些企业玩弄偷梁换柱的猫腻提供了可乘之机。直销企业的实际执行情况如何?经营中有否违规行为?这些都应该纳入日常监管环节,定期开展整顿排查。
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直销企业在玩弄疑似传销的把戏。“治乱世当用重典”,相关部门有必要对整个直销行业重拳出击,发起一轮深入彻底的整顿规范,视违规情节轻重从经济处罚直至吊销牌照,而不能坐等群众举报或是其自我现形。企业自身也应认识到,要重塑自身的声誉和形象,就应以实际行动和传销划清界限;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思维,遵纪守法经营才有出路。对于广大民众来说,也应学会认清直传销的区别,对于一夜暴富的创业神话不听信、不参与,对于类似“画饼式”的宣传保持清醒的头脑,也就不会给传销活动以生根蔓延的土壤。(梅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