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健康文化产业论坛在津举行 健康产业有望成新增长点
2014-05-15 00:00 健康美容
今天(10日)上午,位于渤海之滨的天士力大健康城一片欢腾,由中国医师协会、中华中医药学会、中国药学会、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主办,天士力控股集团承办的“2014大健康文化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”在津隆重开幕。本届论坛以“新形势下大健康的文化体系与产业发展”为主题,分别就大健康的文化理念、管理要素、医保体系和战略定位进行阐释与解读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、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院士,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,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,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,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,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、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,暨南大学药学院姚新生院士,国家新药研究和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,国家科技部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教授、天津市副市长王宏江、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、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等出席论坛。
在大健康时代,健康文化的传播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成为政府、学者与企业家们共同思考与讨论的话题,也是业界密切关注、谋求发展的契机。面向未来,面对大健康产业发展机会和大势,如何搭上大健康这班快车,在大健康产业中布局,寻找新的发展动力,是各个企业和企业家都需要关注的问题。在论坛上,专家学者们的演讲精彩纷呈,对大健康文化及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。据专家介绍,健康产业是满足社会公共服务、民生服务需求的朝阳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产业,健康产业也是一个有无限发展空间的一个产业。
在我国,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%~5%,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。而在发达国家,这一比例普遍超过15%,健康产业已经成其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。大健康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、生老病死,对生命实施全程、全面、全要素呵护,既追求个体生理、身体健康,也追求心理、精神以及社会、环境、家庭、人群等各方面健康。发展大健康产业,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,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“防—治—养”一体化防治模式。在我国,基于健康产业所具有的巨大市场潜力,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已经投身大健康文化及产业发展建设。我国政府明确把健康产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, 2013年10月,国务院发布了《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提出,到2020年,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、内涵丰富、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,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,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,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,使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,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在题为“企业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定位”的演讲中谈到:随着国家对健康产业、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颁布的一系列政策付诸实施,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大幕真正开启了。作为企业,从先前的呼吁、倡导、争取,到现在进入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。天士力从1994年创立至今20年来,从复方丹参滴丸这样一个创新科技成果启动开始,展开了创新与变革过程:从推进中药现代化、做专做精现代中药,到真正实现了一味药的产业经济;进而以叩关美国FDA临床试验为引领,建立了现代中药系列标准、实现了数字化质量控制,开中药国际化之先河,奠定了大健康产业的基石,打造了涵盖现代中药、化学药、生物药、保健品、生物茶、特殊功能水、现代白酒等产业的大健康产业集群,2013年底总资产达262亿元,销售额达240亿元。